close
效益,工程,洪水,航道,洞庭湖
提問: 長江三峽的利弊
長江三峽的利弊
医师解答: 三峽工程的興建,不僅具有巨大的防洪、發電、航運效益,而且還有供水、養殖、旅游和改變庫區貧困面貌等綜合效益。這是其它任何工程所無法比擬的。 1.防洪效益顯著 長江流域是中國洪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,尤以中下游地區為最甚。據歷史記載,從漢代到清末的2000年間,長江曾發生大洪災214次。本世紀以來,長江發生過三次嚴重的洪災,其中1931年和1935年兩次大洪水,分別淹地5090萬畝和2264萬畝,死亡14.5萬人和14.2萬人。1954年洪水,在共產黨領導下,雖然保住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區,但仍淹地4755萬畝,受災人口1888萬人,死亡3萬多人,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車,水災的直接損失達100億元以上,間接的經濟損失無法估算。因此,興建三峽工程是防治長江中下游洪災的關鍵性措施。 三峽水庫具有393億立方米庫容,其中防洪庫容221.5億立方米,不僅能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,而且對全流域型及中下游型洪水也有較好的控制作用。三峽工程建成以后,可以使荊江地區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;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,配合臨時分蓄洪水和其它防汛措施,可避免荊江河段干堤潰決和防止毀滅性災害的發生。同時,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,可減輕洪水對武漢市和洞庭湖區的威脅,并可延緩洞庭湖的淤積。據測算,三峽工程建成以后,多年平均的直接防洪經濟效益,按1986年價格計算為9.7億元,如遇1870年那樣的特大洪水,一次即可減少淹沒損失350億元。并可以避免因干堤潰決造成的大量人口傷亡,其效益更難以用經濟指標來衡量。 2.發電效益明顯 目前,我國華中、華東地區經濟發達,但能源供應不足是制約這兩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。兩區的煤炭資源只占全國的3.2%和3.6%,華東水能開發殆盡,華中剩余水能資源70%集中在三峽河段。所以開發三峽的水能資源,是緩解該地區能源供應的有效措施。 三峽水電站共裝機26臺,總容量1820萬千瓦,年發電847億度,相當于現在全國的九分之一,除可供華中、華東地區需要外,還可輸送川東和華北地區。相當于10座大亞灣核電站或7座240萬千瓦的火電站和一個年產5000萬噸原煤的巨型煤礦及相應運輸鐵路。此外,三峽工程替代火電,還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,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4000—5000萬噸,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億多噸,二氧化硫200萬噸,一氧化碳1萬噸,氮氧化合物37萬噸和大量的工業廢水,對減輕環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也將起到巨大的作用。 3.川江航道大大改善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,干、支流延展18個省,水運條件十分優越,歷來是溝通中國東、中、西三大地區的運輸大動脈。水系通航里程7萬余公里,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70%,年運量占全國內河運量的80%,因此,素有“黃金水道”之稱。 目前,長江航運的發展尚未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。長江航道,特別是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川江航道,流經丘陵和高山峽谷地區,落差120米,水流揣急,沿程有主要礙航灘險139處,單行控制段46處,航深和航寬不足,拖載能力低,運輸成本高,使航運優勢未能發揮。 三峽工程的興建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宜昌至重慶航道條件。這一工程建成后,由于險灘淹沒,航深增大,水流趨緩,航道加寬,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。結合港口建設和船舶現代化,單向年通過能力將從目前的1000萬噸增加到5000萬噸,運輸成本可降低35—37%。 由于三峽水利樞紐的調節作用,在枯水季節,航道內最枯流量可增加約2000立方米/秒,不但可給荊江航運帶來便利,也有利于加強華東、華中和西南三大經濟區的聯系,促進沿長江經濟帶的發展。 三峽工程的興建,還將對水產養殖、城市供水、南水北調提供充足的水源,發揮巨大的綜合效益;對發展庫區經濟,改變庫區長期落后面貌也將起重要的作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o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